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心情随笔 > 影评

《我不是药神》:只是“虎狼屯于阶陛”,有点“怂”罢了!

野史校尉2018-07-06人围观
简介一言以蔽之,影片真正可取之处唯在一“勇”字,这对于我们这个世所公认的“羊性”民族来说,也算是一个不小慰藉,毕竟有史以来,如《我不是药神》之类的故事多如牛毛,他们尚做不到“勇”,有的也只是“怂”,合真应了有名典故:虎狼屯于阶陛,尚谈因果?

《我不是药神》:只是“虎狼屯于阶陛”,有点“怂”罢了!
小编按:

一言以蔽之,影片真正可取之处唯在一“勇”字,这对于我们这个世所公认的“羊性”民族来说,也算是一个不小慰藉,毕竟有史以来,如《我不是药神》之类的故事多如牛毛,他们尚做不到“勇”,有的也只是“怂”,合真应了有名典故:虎狼屯于阶陛,尚谈因果?

更确切点讲,应该是:虎狼屯于阶陛,尚颠倒因果?

伟大复兴未竟而忽遭生变,今天下三分,华夏交困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《我不是药神》横空出世.......受任于民心焦灼之际,奉命于歌功颂德之间,尔来一日有余矣。

君不见豆瓣之评分,朋友圈之褒扬,种种美誉、好赞,纷至沓来,或赞“零差评”,或誉“媲美韩影”,或希冀“推动社会之进步”等等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:只是“虎狼屯于阶陛”,有点“怂”罢了!

(不理解如此沉重话题,如此悲哀故事,何以竟人人笑靥如花)

朋友圈一再的刷屏,闹得校尉这个极为鄙夷“电影”——这个地球人发明的集表演欲、窥私欲与无聊欲与一身的东西,竟也产生了一观之冲动。然而,还没来得及去周末观影,却在阅读了剧本,看了片花及相关的原型新闻报道后,竟再无半点欲望了。

大概是,校尉这个歪杏仁所处之文明维度太高,实在不敢苟同这部影片所呈现的与其所夸耀的,竟是那般名不副实,格格不入吧。

自从改了公众号名字后,校尉已下决心,一头扎在历史的故纸堆里,“不问时事”,可有时候实在是因为年轻收不住心,管不住嘴,总要说上那么几句。那么,咱就犯个小戒,稍微说上那么两嘴,稍后自然言归(历史)正传。

这部影片或是因赞誉太过,又许是选对了播映时机(开篇已点出),故而难免有了再聚光灯下来看,挑刺儿就来的自然而然了,有说失于程序正义的,有说流于肤浅表象的,也有说“小骂大帮忙”的,甚至还有说是“为医改歌功颂德”的......

凡此种种,不必细论。

但说“为医改歌功颂德”,自然是诟病影片最后那些“狗尾续貂”的东西,但自然就有人说不如此“审核肯定通不过”,还有人说“这是事实,为什么不能赞扬”。是啊,无论是“审核”的关键所在,还是“事实如此”,都只能说明一个,如果影片所反映的现象现在并未解决,具体点说故事的原型,并未得到官方“漂亮解决”,校尉敢大胆放言,没有人敢拍这个影片,也更不用谈什么审核过不过的杞人之忧了。

话止于此,便该尽了。

然言归(历史)正传,一言以蔽之,影片真正可取之处唯在一“勇”字,对我们这个世所公认的“羊性”民族来说,也算是一个不小慰藉,毕竟有史以来,如《我不是药神》之类的故事多如牛毛,他们尚做不到一“勇”字,有的也只是“怂”,合真应了有名典故:虎狼屯于阶陛,尚谈因果?

更确切点讲,应该是:虎狼屯于阶陛,尚颠倒因果?
《我不是药神》:只是“虎狼屯于阶陛”,有点“怂”罢了!

如今,校尉就借着“神片”东风,讲一讲这个兴于一部书,出自一帝王的典故背后之小故事。

典兴于一部书

“虎狼屯于阶陛,尚谈因果”是明清著名小说《红楼梦》第73回,末段之句,06版《红楼梦》中,荣宪宾、孙艾琳二位校注如下:

此句原意讽刺统治者因迷信佛教而误国误民。这是讽喻迎春任人欺负,不闻不问。南朝梁武帝萧衍‘素归心释教’,叛将侯景包围了京都台城,武帝还奢谈因果。阶陛,宫殿的台阶。

在校尉看来,此注虽不能说有差,但也太过肤浅之见罢了。当然,校尉业余好史,却非尊奉考据癖的乾嘉学派,更不是一本小说影射时局之流,仅就事说事,就时势论事实罢了。

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又在怎样一种情况(时势)下而出,当然该弄个清楚。

原来在《红楼梦》第73回中:贾母闻听大观园中夜间有人斗牌赌博,值夜仆人对园中巡查不力,致使有贼人翻墙盗窃,于是震怒异常,严查为首聚众赌博者,就查到了迎春乳母。贾母责令:“每人四十大板,撵出,总不许再入。”

黛玉、宝钗等向贾母讨情,遭断然回绝:“你们不知。大约这些奶子们,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,原比别人有些体面,他们就生事,比别人更可恶,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……”

邢夫人责备迎春太懦弱,对乳母行为放任自流。

以上是大背景,接下来自然是典故所用的真正之处:

迎春乳母偷了她的攒珠累金凤作质押赌博后,乳母的儿媳要求其去向贾母求情,对婆婆免于处罚,且还开出条件:若迎春肯去说情,就赎回“攒珠累金凤”。

迎春知道向贾母求情也没用,索性“攒珠累金凤”也不想要了,拿了本《太上感应篇》来看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:只是“虎狼屯于阶陛”,有点“怂”罢了!

这时,探春找来平儿,要把迎春乳母偷“攒珠累金凤”之事告诉凤姐,让凤姐去处置,问迎春这样行不行?

迎春却笑道:“问我,我也没什么法子。他们的不是,自作自受,我也不能讨情,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。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,送来我收下,不送来我也不要了。太太们要问,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,是他的造化,若瞒不住,我也没法,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,少不得直说。你们若说我好性儿,没个决断,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,不使太太们生气,任凭你们处治,我总不知道。”

众人听了,都好笑起来。

黛玉听此,慨叹:“真是‘虎狼屯于阶陛,尚谈因果’。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,这一家上下若许人,又如何裁治他们。”

迎春笑道:“正是。多少男人尚如此,何况我哉?”

大背景之时势,小背景之故事都已明了,自然只要有逻辑,脑子里没些贵恙的都明白,黛玉说这典故除了“讽喻迎春懦弱”,有点怂外,更重要是想申明,面对这一切祸端的制造者,迎春除了不能“裁治”外,竟还躲清静,颠倒因果,认为这仅仅是“他们的不是,自作自受”,还愿意为其“遮饰”,如此愚昧、短视、浅见,令人何等讶异,所以她最后被“中山狼”磋磨而死,也是伏笔了。

难怪在贾府“步步小心,时时在意,不多走一步路,不多说一句话”的林黛玉,也发出如此感慨。

就像是“神片”里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者,面对侮辱、损害的源头,任人欺凌,不闻不问(应是不敢)吓怂了,反而到了后来竟感激涕零,歌功颂德,真真是类极了古代被贬官,甚至被冤杀的大臣一般,临了还要痛哭流涕跪下叩首:谢主隆恩,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

何等的令人瞠目结舌!

这不是颠倒因果,又是神马?

典出自一帝王

其实,这样的“反智”逻辑,自商鞅变法,始皇帝兼并六国,建立第一个真正的帝制国家后,随着一代代的愚民之术,就是层出不穷的故事了。

要不然,怎么会有“雷霆雨露,皆是君恩”的说法,会有“忠君爱国”的思想,会有“奴才”的流行呢,因为这是一套颇为缜密的邪异学说,包括尊卑有序、中央集权,君王专政、官本位,乃至统御百姓、教化万民,都是“天所授予”之神圣之权。

早已颠倒了因果,混淆了是非、黑白,譬如国家是晚于人民的存在,且国家是因为人民而存在,而不是人民因国家才存在,君王、官员的权力来自人民,而不是来自所谓的天,所谓的神,所谓的“祖宗打下的天下,子子孙孙,世世代代理所当然的治理天下”。

正是因为他们尊奉手中的权力并非来自人民,和人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,所以才视人民为属下、私产,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,他们哪里会在乎百姓是否看病贵,看病难,甚至哪里管你的死活。

尽管偶然有那么一两个能认同“民为重、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但也只是留在口头上,略有行动罢了,骨子里还不是一切以国祚、统治为最首要前提,只要威胁到了国祚、统治、手中的权力,所有的一切都滚一边去。

所有的帝王,哪怕是所谓的“圣君明主”,也不例外。

而“虎狼屯于阶陛,商谈因果”的典故所处的帝王——南朝梁武帝萧衍,亦是如此。

校尉早说了,在中国古代422个帝王,32个被谥“武”的,名副其实的只有三个半,可惜者寥寥无几种,并没有梁武帝。

这是一个历史著名的长寿皇帝,且是唯一饿死的帝王,也是一个有名的佛道皇帝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:只是“虎狼屯于阶陛”,有点“怂”罢了!

而“虎狼屯于阶陛”的典故,也和梁武帝萧衍的崇佛信道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
早年间的萧衍是信道的,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“山中宰相”,就是说萧衍很信奉南朝著名的道士陶弘景,每每遇到国之大事都要去茅山中询问这位高道(据说萧衍的国号取字“梁”,就是陶弘景所荐举),所以才有了“山中宰相”之说。

然而,好景不长,萧衍竟迷上了佛教,笃信不已,此后多次舍身出家,企图以佛治民。后世学者这样评价他:太过慈悲,不力法治,导致官吏贪污搜刮,百官“缘饰奸谄,深害时政”;外交失败,不能知人,最终导致“侯景之乱”。

所以,后来当叛将侯景的军队打到京师,萧衍被困台城竟活活饿死。

这还不算完,除了萧衍自己,他的儿子,当时的太子萧纲(即梁简文帝)刚一即为也就被害,甚至此后梁朝四位帝王皆死于此次祸乱。

梁朝国运就此长河日下,最终落入因平叛而起的陈武帝手中。

想一想贵为帝王的萧衍,都会怂,都会犯“虎狼屯于阶陛,尚谈因果”的大错,何况被愚化数千年的黔首、黎民?

在反智的“中国逻辑”之下,“羊性”民族要在类似这样的大错上栽上多少个跟头,可真是难以估量,至少只要反智逻辑还在,帝王专制思想仍存,愚民之术不废。

这一切都会源源不断上演,甚至变本加厉为“虎狼屯于阶陛,尚颠倒因果”。

文章评论

本栏推荐

点击排行

官方微信